医学院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点击数:653 | 发布时间:2025-05-29 | 来源:www.cjviry.com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7)06-0140-03

    信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树立民族的一同信仰,方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向一同的目的前进。经济全球和信息无国界化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出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冲击。因此,有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基础,使大学生树立好的个人理想,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同理想和达成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1、在大学生党员中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B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怎么样教育人、教育出哪种人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培养出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共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出色人才,是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支撑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进步的期望。倘若不可以抓住其成长的重点期,任其随波逐流、放松懈怠,党的将来和期望,党的生命线将会因此而消失。因此,需要在大学期间,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让其树立起坚定的党的理想信念,将它那份对党的刚开始的信赖和期盼转变为对党的热爱和忠诚,这既有益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又有益于党的事业的坚定传承,在坚定的中共的理想信念引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块达成一个个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最后达成共产主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看重,都强调年轻人人要有理想、有信仰,要把个人理想的达成同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联系起来。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共的带领下,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旗帜,达成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后达成共产主义。

    (二)全球化形势下应付各方面挑战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进步缓慢,社会进步困难重重。而国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稳步前进,国际地位日渐提升。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挖空心思对国内进行军事威胁、经济遏制、政治分化、意识形态西化。这类行为严重干扰了高等学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大学生党员,若不自觉地同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或许会迷失政治方向,动摇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当今年代进步的要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以网络为标志的交往方法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从单纯的经济交往延伸到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从而改变了社会意识的面貌,促进了大家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广泛交流和激烈碰撞。随着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蜂拥而至,对大家已有些生活方法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具备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等特征,为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但互联网上的信息冗杂、参差不齐,这对理想信念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党员形成了挑战。所以,为确保党的基业、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大家需要加大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让其能自觉抵御腐化堕落的思想,从容应付各种挑战,坚定共产主义的追求和信仰。

    (三)当代大学生党员自己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生活在学校、家庭的环境中,学习任务繁重,与现实社会接触较少,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放松自己,不思进取,加之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从未被艰苦的生活所磨炼,这致使他们当中不少人在生活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方面的种种弱点,如自私自利、价值取向急于求成、集体观念薄弱、害怕吃苦、贪图享受、缺少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等。

    同时,大学生党员正处于年轻人期,文化程度较高,认知水平有所提高,独立考虑能力较强,自我意识膨胀,但因无社会实践经验,思辨能力不够,认知上的理性判断能力有限,容易遭到不好的思潮的影响。因此,大家有必要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三观”。

    2、加大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和革命精神教育

    (一)理论武装,思想引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爱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达成“中国梦”为奋斗目的,以党的规章规范为现实依据,做到全方位培养、科学进步。

    1.马列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虽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依旧具备活力。它的整个世界观是科学的办法,为大家提供了唯物辩证的认识世界的办法即需要大家客观、全方位、联系、进步地看问题。至今为止,依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察看、剖析、认识问题和把握规律的理论原则和科学办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办法,方能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社会生活的本质。

    马列主义不只能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武器。只须遵循马列主义理论原则,就能更了解地认识和学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特征,才能旗帜鲜明地战胜各种错误思潮,才能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运用科学理论剖析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2.毛泽东思想是中共的思想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当时年代的主题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质状况,灵活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虽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仍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的要紧理论,为正确处置中国的民生问题、可持续进步问题、党的建设问题等提供了指导。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讲的实事求是时说:“过去大家打仗靠这个,目前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1]。毛泽东思想没过时,它仍然是全国各民族人民一同团结奋斗的要紧理论基础,是指导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3.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和平与进步成为年代主题的年代背景下,它是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作为实践基础,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科学进步观、中??梦等理论成就。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新变化,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意志,达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进步,巩固了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任何“理论在一个国家达成的程度,一直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正是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国内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才能稳步推进,才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获得了举世曙目的收获。

    (二)革命精神永存于心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等精神,其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要紧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扔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我们的精神命脉;扔掉了好传统好作风,就是自毁长城。”[3]因此,应在大学生党员中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头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南昌召开的党建座谈会上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赖群众,勇于胜利。”[4]其具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依赖群众,坚持革新思维,达成坚定信念的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从中国实质出发,审时度势,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弘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不断探索和解决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经验告诉大家:“一个没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很难自立自强的;一个没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很难进步进步的;一个没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很难兴旺发达的。”[5]在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全党同志能否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维持艰苦奋斗和廉洁奉公的精神,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2.长征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史诗,红军在长征途中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雪山和草地的艰难险阻,克服党内的分裂,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所有,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势必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所有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所有从实质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赖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6],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励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在新时期展示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冷静客观的求实精神、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患难与共的团结精神。在全方位深化改革、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和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中,应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年轻人兴则国家兴,年轻人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党员作为年轻人的杰出代表,其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将来,需要将作为民族精神最高体现的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教育中。

    3.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其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7]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第一有益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仰。把延安精神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大学生自觉抵挡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的侵蚀,正确认识国内在继续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规范的优越性,从而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为达成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一同理想而不懈奋斗。第二,培养大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今的大学生独立自主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处置人际关系能力弱,个人意识膨胀,缺少集体感。而延安精神中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延安精神的学习使大学生理解和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充分认识到只有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达成的基础上,才能达成个人的价值。第三,有益于大学生党员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较少历程挫折和磨难,这需要延安精神的勉励和鞭策,只有历程意志上的不断磨炼,方能勇敢面对生活路上的各种困难。

    总而言之,延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财富和人文素养,在“三观”方面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启发用途,当代大学生党员应该积极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所述,井冈山精神突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敢闯新路,实事求是;长征精神中,实事求是是精髓,团结进取是中坚,百折不挠是底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类精神虽形成于革命年代,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特定时间段产生的。但对目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备要紧的意义,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自觉学习这类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一同理想。在未来的学生、工作和日常,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3、加大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用途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紧途径,医学院校学生大多数是理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加大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化学习,从而树立达成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让大学生党员了解理想信念是什么,作为党员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的成立和中共领导革命过程的解说,让大学生党员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领会中国革命的艰辛经历,继承和发扬中共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以让大学生党员通过唯物论、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通过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和实践成效的学习,加深大学生党员们对中国建设和改革的进一步认识,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整体布局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加大社会实践活动

    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党员来讲,生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距中国的革命年代较远,对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仰感触不深。鉴于此,可依托地方资源,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各种遗址、纪念馆中去领会和理解革命年代的艰辛和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伟大收获,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走入社会,把所学的理论常识运用到实质日常。从自己的亲身历程去认识社会,从活动参与中去树立服务意识,去体验生活,自食其力、磨炼意志,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不断改变学校环境,抓住大学生党员特质,进行针对性爱文化

    学校应不断加大校风、?W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好的信仰教育的文化环境。在大学生党员中拓展主题党日活动,并设立大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平台,选取大学生党员身边的典型例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仰教育融入大学过生日常的学习日常。结合时政,在大学生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学一做活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同时,在互联网信息化年代,大学生信息来源途径愈加多,内容愈加复杂,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是机会。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针对大学生党员自己特征和年代特征,借助网络的特征,传播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可以设置一些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互联网课程和互联网平台来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对一些现实问题,不要回避,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进行深入的讲解,有理有据地反驳,消除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困惑。

    信息年代,价值观多样化的当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很必要的。加之,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应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和加大微信平台、互联网课程的建设等途径进一步加大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革命精神的学习,使其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正确地认识、评价、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中国道路,从而树立个人理想,为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